就在韩恺连滚带爬地冲回静心苑,带来那个让全家人狂喜崩溃的惊天喜讯后不久,没等韩钧完全从那种巨大的、近乎晕眩的喜悦中平复过来,也没等韩爽擦干喜悦的泪水,院门外,那预告般的锣鼓声和喧哗声便已如同潮水般涌来,越来越近,越来越响亮!
“捷报——!北境榆林韩钧韩老爷,高中甲辰科京城乡试第一名解元!恭喜韩老爷高中解元!”
中气十足的报喜声,字正腔圆,穿透了院墙,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。伴随着这声音的,是密集如雨点般的锣鼓敲击声,“哐哐哐!哐哐哐!”,震得人心头发烫,血液沸腾。
“来了!报喜的官差真的来了!” 韩爽激动地抓住大哥韩钧的胳膊,声音带着哭过后的微哑,却又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。
韩钧深吸一口气,强行压下胸腔里那颗几乎要跳出来的心。他抬手,用袖子迅速而用力地抹去脸上残余的泪痕,尽管眼眶依旧泛红,但眼神已经重新凝聚起惯有的沉稳,只是那沉稳之下,是汹涌澎湃的激动与骄傲。他低声道:“快,整理衣冠,开中门,迎喜报!”
无需他多言,院内瞬间忙碌起来。
祁砚之反应最快,他一个箭步上前,与韩恺一同,“吱呀”一声,将静心苑那扇平日里只开侧门的大门完全敞开!耀眼的阳光瞬间倾泻而入,照亮了门内一张张激动难抑的面庞。
苏墨和郭婶手脚麻利地搬出早已准备好的香案,摆在院子中央,虽然匆忙,但香炉、贡品一应俱全。王师傅则不知从哪里找出了一挂长长的红鞭炮,动作利索地将其挂在了院门旁的竹竿上,只等吉时点燃。
门外,景象更是壮观。一队身着绛红色官服、头戴官帽的报喜官差,足有七八人,骑着高头大马,簇拥着一名手捧大红捷报文书、气宇轩昂的首领。他们身后,跟着无数看热闹的街坊邻居和闻讯而来的路人,将巷子堵得水泄不通,人人伸长了脖子,都想一睹新科解元的风采。
那为首的首领官差目光锐利,一眼便看到了站在院中,虽衣着朴素却难掩清俊气度的韩钧。他利落地翻身下马,双手高捧那份象征着无上荣耀的捷报,朗声笑道:“哪位是韩钧韩老爷?恭喜韩老爷,高中甲辰科京城乡试头名解元!卑职等特来报喜!”
这一刻,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韩钧身上。
韩钧稳步上前,尽管心跳如擂鼓,步伐却依旧从容。他对着官差首领深深一揖,声音清越而稳定:“学生便是韩钧,有劳各位大人。”
“韩解元客气了!”首领官差笑容满面,将那份沉甸甸的捷报郑重地递到韩钧手中,“韩解元文章锦绣,力压群英,实乃我朝栋梁之才!恭喜!恭喜啊!”
韩钧双手接过捷报,那明黄色的绢帛,淋漓的墨迹,尤其是最上方那硕大的“第一名”和自己的名字,让他刚刚平复一些的心潮再次剧烈翻涌。他微微躬身:“多谢大人吉言。”
与此同时,韩爽早已机灵地准备好了丰厚的红封,在二哥韩恺的陪同下,一一分发给前来报喜的每一位官差。官差们接过沉甸甸的红封,脸上的笑容更加热情洋溢,吉祥话如同流水般涌出:
“恭喜韩解元,鹏程万里!”
“预祝韩解元连中三元,殿试折桂!”
祁砚之在一旁看着,心中也为大舅子感到无比的骄傲和高兴。他示意了一下王师傅,王师傅立刻会意,用火折子点燃了那挂长长的红鞭炮!
“噼里啪啦——噼里啪啦——!”
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炸响,红色的纸屑如同天女散花般四处飞溅,浓郁的火药味混合着喜庆的气氛,弥漫在整个静心苑的上空。这鞭炮声仿佛是一个信号,宣告着这里的荣耀,引得围观的众人阵阵喝彩。
“好啊!韩解元!”
“静心苑出人才了!”
“恭喜韩老爷!”
邻居们纷纷道贺,许多平日里只是点头之交的街坊,此刻也都挤上前来,想要沾沾新科解元的文气和喜气。
韩钧站在院中,手持捷报,身姿挺拔如松。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,他清俊的脸上带着淡淡的、却足以照亮周遭的笑容,接受着众人的祝贺。韩爽站在他身侧,看着大哥终于得偿所愿,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,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幸福。韩恺和祁砚之分立两旁,如同他最坚实的左膀右臂。
苏墨和郭婶一边抹着喜悦的眼泪,一边忙着给前来道贺的邻里分发准备好的喜糖和糕点。小小的静心苑,从未如此热闹,如此光彩夺目。
这喧嚣而荣耀的一幕,与半个月后北方那个宁静小院里,韩睿奔跑报信、王氏垂泪、韩文柏颤抖接捷报的场景,虽远隔千里,却因同一份喜悦而紧密相连。韩钧的名字,如同一声春雷,首先在京城炸响,宣告着韩家命运的转折,而这声惊雷的回响,正携带着无尽的希望与期盼,缓缓传向北方,唤醒那片土地上的血脉至亲。钧高中解元的喜讯,如同插上了翅膀,在报喜官差敲锣打鼓的喧闹声中,不仅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,更沿着官道驿路,飞速地向北境榆林方向传去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