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庆元年的盛夏,在蝉鸣与荷香中缓缓流淌。立政殿内,因皇后伍元照身怀龙种的消息被皇帝礼治谨慎地控制在极小范围内,反而更添了几分不同于往日的静谧与紧张。冰鉴依旧散发着凉意,但宫人们行走间都下意识放轻了脚步,说话也压低了声音,生怕惊扰了正在安胎的凤驾。
然而,身处漩涡中心的伍元照本人,却并未如外界想象般终日卧榻静养。在确认胎象稳固后,她便在礼治半是担忧半是无奈的默许下,重新开始有限度地接触政务。这并非她争强好胜,而是源于体内系统持续优化带来的底气,以及一种与礼治并肩、共同面对朝堂风雨的深切羁绊。
【系统提示:宿主身体经持续优化,基础体质显着增强。当前孕期状态稳定,宿主精力值、免疫力高于普通孕妇平均水平。建议保持适度活动与脑力运转,有利于身心健康及胎儿发育。但需严格避免过度劳累、情绪剧烈波动及接触明确有害环境。系统将持续监测宿主与胎儿状态。】
得益于系统的改造,伍元照虽然仍会感到比平日更容易疲倦,偶有孕吐反应,但整体精神尚佳,思维清晰。她深知,自己孕期这段时间,正是礼治推行显庆新政、与旧势力角力的关键时期。若她完全退居幕后,不仅礼治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参谋和情感支撑,也可能给那些虎视眈眈者以可乘之机。
第一节:孕中辅政,帝后默契
这日午后,礼治批阅奏疏间歇,抬头便看见伍元照正坐在不远处的软榻上,就着明亮的光线,翻阅着一摞经过初筛的、相对不那么紧急的奏章。她看得认真,时而蹙眉思索,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纸条上写下几行娟秀的小字,那是她整理的要点或初步想法。阳光透过窗棂,在她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,因怀孕而略显丰腴的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润,神情专注而安宁。
礼治心中一动,放下朱笔,走到她身边坐下,自然地拿起她刚批注过的一份奏疏。这是一份关于关中地区水利修缮的请款奏报,伍元照不仅核对了预算数额的合理性,还在一旁批注:“去岁冬雪丰沛,今春或有汛情,此项修缮确属紧要。然款项颇巨,当令工部与御史台协同督办,确保钱粮尽用于工事,严防贪墨。另,可询问当地老农,依往年经验,何处堤坝最是薄弱,需优先加固。”
建议条理清晰,既支持了利国利民的工程,又考虑到了监管和效率,甚至想到了借助民间经验。礼治眼中露出赞赏之色,他伸手轻轻覆上伍元照的手背,叹道:“元照,你总是想得如此周全。朕有时觉得,你若为男子,必是宰辅之才。”
伍元照抬眼看他,莞尔一笑,将手翻过来与他十指相扣:“陛下又取笑臣妾了。臣妾不过是站在陛下的角度,多想一步罢了。再说,有陛下这般明君在前,臣妾这点小聪明,不过是锦上添花。” 她语气轻松,带着孕期女子特有的温婉,却又透着不容忽视的智慧光芒。
“这可不是小聪明。”礼治摇头,认真道,“便是朝中许多老臣,也未必有你这般细致与远见。” 他顿了顿,压低声音,“尤其如今你有着身孕,更让朕心疼。若非实在需要你帮朕看着些,朕真不愿你劳神。”
“陛下放心,臣妾心中有数。”伍元照安抚地拍拍他的手,“太医也说了,适度活动,保持心境开阔,于胎儿有益。整日躺着,反而闷得慌。能为陛下分忧,臣妾心里踏实。”
这便是他们的相处模式。礼治在前朝面对风浪,伍元照在立政殿这方天地里,成为他最稳固的后方和最信任的参谋。她不再直接参与激烈的朝堂辩论,而是通过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,影响着决策的细节,确保新政在推行过程中不至偏离轨道,也能更体贴民情。这种默契,源于共同的理想,也源于日益深厚的感情。
第二节:新党初露,旧臣侧目
随着显庆新政的逐步推开,尤其是“求贤诏”颁布后,一批出身相对寒微或因种种原因被旧有门阀体系压抑的官员,开始进入权力中心或得到重用。其中,以许敬宗、李义府二人最为活跃,也最先敏锐地察觉到皇帝意图摆脱元老重臣掣肘、培养新生力量的决心。
许敬宗学识渊博,曾参与编纂国史,但因其为人圆滑,善于揣摩上意,在过去并未得到长孙无忌等元老的重用。李义府则出身寒素,凭借文采和机敏得到赏识,但同样因非核心圈层而仕途坎坷。此二人洞察到皇帝对皇后的倚重与爱宠,更意识到皇后对新政的支持态度,于是,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中宫释放善意,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奏疏或场合中,隐晦地表达对皇后贤德的敬佩,以及对某些皇后可能关心的政事(如教化、民生)的支持。
这日,礼治与伍元照谈起即将举行的制科考试,这是“求贤诏”后第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,意义重大。礼治道:“许敬宗上了道奏疏,对此次考试的策问题目提了些建议,朕看了,倒是颇有些新意,切中时弊,比那些老生常谈强得多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