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八点的市中心核心区工地,早已被红色的围挡围出一片规整区域。围挡上印着顾氏总部新址的效果图——银灰色的光伏幕墙在阳光下泛着柔光,顶部的空中花园与城市天际线相融,“科技+地产融合”的标语格外醒目。苏晚站在围挡外,手里攥着那份匿名注资协议的复印件,指尖反复摩挲着“无附加条件”几个字,心里的疑惑像潮水般起落。
“在想什么?”顾沉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他穿着一身深灰色工装,比平时的西装多了几分利落,手里拿着两顶绣着“顾氏集团”的安全帽,“开工仪式还有半小时开始,李科长和城建宏业的赵总都到了。”
苏晚回过神,把协议复印件塞进包里,接过安全帽:“没什么,在看效果图的细节——光伏幕墙的南立面角度,我昨天让技术组又调整了2度,年发电量能再提升3%。”她顿了顿,还是忍不住问:“你之前说,如果工作室有资金问题可以找你……最近是不是有朋友帮过你,让你顺便帮我?”
顾沉舟帮她调整帽带的手顿了半秒,眼底闪过一丝笑意,却没直接回答:“能解决问题就好。你的工作室专注设计,不用被资金分散精力——毕竟,这个项目的光伏幕墙深化设计,没人比你更懂。”他刻意转移话题,指向工地入口:“走,去看看奠基石的准备情况,上面的铭文你昨天改的版本,工人已经刻好了。”
苏晚没再追问,跟着他走进工地。奠基石放在场地中央,汉白玉材质上刻着“顾氏集团总部新址奠基 2024年X月X日”,下方小字是“设计:苏晚工作室 施工:城建宏业”,字体遒劲有力。她蹲下身,指尖拂过“苏晚工作室”几个字,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——从竞标会指出方案漏洞,到解决供应商、政策、施工队一系列麻烦,现在终于要开工了。
“苏工,顾总!”城建宏业的赵总快步走来,手里拿着施工进度表,“我们按昨天确定的计划,今天先开挖核心筒的基坑,监造人员已经到位,每一步都会拍视频留证。”他递过进度表,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工期节点:“核心筒封顶预计在三个月后,刚好能赶上光伏幕墙的安装窗口期。”
苏晚接过进度表,目光落在“基坑支护”那一项:“支护结构的钢筋间距要严格按设计图来,每200mm一道,不能有偏差——最近雨水多,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很重要。”
“放心,我们昨天已经做了基坑降水试验,水位降得很稳定,支护班组都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老工人。”赵总拍着胸脯保证,“而且星火钢构那边传来消息,第一批合格的钢构件已经开始生产,监造说材质和尺寸都没问题。”
顾沉舟点头,拿出手机给周明发消息:“让市场监管局那边加快华宇钢构的立案流程,别让他们有机会再跟其他项目合作。”发完消息,他看向苏晚:“李科长到了,我们过去打个招呼。”
工地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,李科长正跟几位住建局的同事说话。看到顾沉舟和苏晚,他笑着迎上来:“苏工,顾总,你们这项目可是咱们市的重点工程,开工后可得多跟我们对接——绿色建筑补贴的申请材料,我已经帮你们递上去了,估计下个月就能批下来。”
“多谢李科长费心。”苏晚递上一份光伏幕墙的最新技术参数,“这是我们调整后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测算,现在能达到18%,超过了15%的标准,申请二星级绿色建筑应该没问题。”
李科长接过参数表,翻了几页连连称赞:“你们这效率真高!之前我还担心你们赶不上补贴申请窗口期,现在看来完全没问题。”
九点整,开工仪式准时开始。礼炮轰鸣,彩带在空中散开,顾沉舟和苏晚、李科长、赵总一起为奠基石培土。苏晚握着铁锹,看着湿润的泥土覆盖在汉白玉基石上,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——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开始,更是她和顾沉舟从专业认可走向更深联结的见证。
仪式结束后,宾客陆续离开,苏晚和顾沉舟留在工地检查基坑开挖情况。工人正操作挖掘机小心地挖开表层土壤,旁边的监测仪实时显示着基坑周边的沉降数据。苏晚蹲在监测仪旁,看着屏幕上稳定的数值:“沉降量0.5mm,在允许范围内。赵总,让工人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,晚上把报表发给我。”
“好嘞,苏工放心!”赵总立刻吩咐身边的技术员。
顾沉舟站在一旁,看着苏晚专注的侧脸——她的发梢沾了点泥土,却丝毫没在意,眼里只有监测仪上的数据。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在竞标会上见到她的场景,当时她也是这样,拿着数据报表,冷静地指出方案漏洞,丝毫不怯场。这段时间的合作,她用专业打破了所有“依附者”的猜测,也让他的心渐渐向她靠近。
“在看什么?”苏晚忽然抬头,刚好对上他的目光。
顾沉舟收回思绪,弯腰帮她拂掉肩上的泥土:“在看我们的项目——等它建成,会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放轻:“你的工作室资金,真的没问题了?如果需要周转,不用不好意思开口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