郡守府地下十五丈,核心枢纽!王粲的勘察申请如同最后的号角,宣告着围绕这惊天秘密的暗战已至图穷匕见之时。林凡心中再无犹豫,决意主动出击,既要揭开地下之谜,也要捅破王粲这层窗户纸。
然而,就在他准备下令“迎接”王粲之时,刘擎却先一步找到了他,面色沉毅,眼神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决断。
“先生,”刘擎屏退左右,声音低沉却坚定,“扩军自强之策,已行半月,成效显着,然隐患亦现。郡内豪强虽暂被压制,然怨气暗积;流民涌入,鱼龙混杂,管理艰难;军械粮秣消耗日巨,石广元已数次呈报库府吃紧。更为重要的是…”
他顿了顿,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凡:“襄阳看似默许,实则包藏祸心,只待我等与北面斗得两败俱伤。如此下去,纵能一时强盛,根基却虚,如沙上筑塔,强敌一击,便有倾覆之危。本王思虑再三,以为当此之时,非仅‘扩军’可解,需有‘立本’之策!”
林凡闻言,心中微动。刘擎能看到这些,说明他确实在成长,不再是最初那个只知依赖自己的年轻宗亲了。“主公有何‘立本’之策?”
刘擎深吸一口气,显然已深思熟虑:“本王欲于三日之后,在宛城校场,举行‘歃血誓师’之大典!”
“歃血誓师?”林凡一怔。这通常是在大战前夕或重大决策时,用以凝聚人心、表明决心的仪式。
“正是!”刘擎语气铿锵,“此番誓师,非为虚礼。其一,本王将亲自主持,与三军将士、郡府官吏、乃至百姓代表,共饮血酒,立下‘护境安民、诛除国贼、匡扶汉室’之宏愿!借此凝聚人心,明确目标,使上下皆知为何而战,为何而死!而非浑噩度日,或仅为粮饷卖命!”
“其二,”他继续道,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,“借此大典,正式擢升有功将士,表彰能吏贤才,尤其是高顺将军、徐庶先生、石韬先生,以及墨家诸位大师!要让所有人看到,在我南郡,有功必赏,有才必用,无论出身!同时,当众颁布《抚恤令》、《军功田宅令》,以法典形式确定将士权益,安定军心!”
“其三,”刘擎压低了声音,却更显决心,“借此机会,整顿内部!对那些阳奉阴违、暗中勾结外敌、或盘剥百姓的豪强胥吏,正好借‘誓师肃纪’之名,公开惩处几个典型,以儆效尤!既可清理内患,又可收揽民心,彰显府衙公正!”
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已远超简单的军事扩张,涉及到了政治、民心、律法、内部整顿等多个层面,是要从根本上夯实南郡的统治基础!
林凡看着眼前这位目光坚定、思路清晰的年轻主公,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欣慰和感慨。乱世磨砺人,刘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。
“主公此策,老成谋国,深得民心!凡,全力支持!”林凡郑重拱手,“此誓师大典,正当其时!”
决心已定,整个南郡机器立刻围绕着“歃血誓师”大典高速运转起来。消息传出,军中、民间皆是一片沸腾与期待。
高顺加紧操练军队,务求在大典上展现南郡健儿的雄壮军威。石韬则统筹各项物资准备,安排场地,拟定受赏人员名单,忙得不可开交。徐庶则负责大典的安保和情报工作,严防外部势力破坏或内部奸细作乱。
林凡则将注意力暂时从地下秘密和王粲身上移开,全力辅助刘擎完善大典细节,推敲誓词政令,确保万无一失。
然而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就在誓师大典筹备得如火如荼之际,徐庶麾下的“暗羽”再次立下奇功。他们不仅成功拦截了襄阳“影牙”组织的又一次渗透企图,更顺藤摸瓜,竟然在宛城内揪出了数名已被蔡瑁收买、潜伏已久的低级官吏和一名负责军械库看守的队率!
审讯结果令人心惊。这些人不仅负责传递南郡军政情报,更肩负着在关键时刻破坏军械、散布谣言、甚至配合外部势力作乱的任务!
消息传来,刘擎勃然大怒,林凡则眼神冰冷。
“正好!便将这几人,作为誓师大典上‘肃纪’的第一批祭品!”刘擎咬牙切齿。
林凡却沉吟道:“主公,此几人不过是小鱼小虾,杀了固然可立威,但恐打草惊蛇,让蔡瑁蒯越更加警惕。不如…将计就计?”
“先生之意是?”
“可令‘暗羽’暗中控制此人,令其假意继续与襄阳联络,传递一些我们想让刘表知道的消息,诸如我军粮草不济、新兵训练遇挫、内部豪强怨声载道等,示敌以弱,麻痹对方。同时,也可借此渠道,反向侦查襄阳动向。”
“反间计?”刘擎眼睛一亮,“妙!便依先生之言!”
“暗羽”再次出动,以高超的手段控制了这几名内奸,使其变成了南郡插入襄阳眼中的“钉子”。
处理完内奸事件,誓师大典的各项准备也已就绪。然而,就在大典前夜,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,敲响了林凡书房的门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